除夕贴春联的习俗及注意事项

2025-04-25 14:02

以下是相关于最近更新的主题内容,除夕贴春联的习俗及注意事项..需要了解更多类似于最近更新的资料点击栏目连接获取。

除夕贴春联的习俗。除夕为何要贴春联呢?听说这跟除夕的来源息息相关。具体是什么内容么?小编一时半会也讲不清楚个大概,不妨咱们一起携手到易灵算命网去了解下具体的情况吧。

除夕贴春联的习俗

一、贴春联习俗的由来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于”,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

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另一种说法

春节,在我国人民心目中是农历一年中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来临,千家万户写春联、贴春联,是上千年来流传下来的象征吉祥、表达人们向往美生活的民族风俗。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按照当代艺术大师周汝昌先生的话说,“春联是举世罕有伦比的最伟大、最瑰奇的文艺活动。”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从传统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和宋王安石诗句“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也看出春联与桃符的关系。

什么是桃符呢?据《淮南子》说,这种“桃符是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做的。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或者还画上这两个神象——左神荼、右郁垒。古人是以桃符上书画此二神来压邪的。这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门神”。到了公元七百多年的五代,蜀后主孟昶亲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自孟昶题桃符以后,文人学士便群起效仿,把题春联视为雅事,于是题春联之风便逐渐流传。

但是,到时了宋代,“春联”还是称之为“桃符”的。联语却不限于题写在桃符上,推用在楹柱上,后人名曰“楹联”。宋代以后,宜春帖多用联语,且把粉红笺写出。有些人集诗经古语,有的集唐宋诗句。相传可考的,有王沂公皇帝阁立春联:“北陆凝阴尽,千门淑气新。”这是春联中挂人齿颊的。

“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那是明代的事。据明代文人陈云瞻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勿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出观。”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游,观赏笑乐,他还亲笔给学士陶安等人题赠春联。帝王的提倡,使春联日盛,终于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风尚。

二、贴春联的注意事项

第一,上下联字数相等。这是对联写作的最基本的要求。

比如:惠通邻里,门迎春夏秋冬福 诚待世贤,户纳东南西北财

这副春联上下联都是11个字。

第二,上下联相同位置的词或词组类别相同。意即上下联中相同位置上两两相对的词或词组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以前面所举对联为例,上下联中,“惠通邻里”和“诚待世贤”都是动词性词组;“门”和“户”都是名词;“迎”和“纳”都是动词,“春夏秋冬福”和“东西南北财”都是名词性词组。达到了这一要求,也就保证了对联上下句节奏相谐,富有音乐美。这种节奏感是对联创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

第三,上下联平仄协调。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古入声字仍归仄声。一般规则是每句停顿处用字应平仄相间,即平仄平或仄平仄;上下联中相对的词或词组的末字要平仄相对,即平对仄,仄对平。平仄相对,抑扬顿挫。还要注意一点,在传统习惯上,上联尾字用仄声,下联尾字用平声。

前面所举对联,上联的停顿处“通”“里”“迎”“福”四个字是平仄平仄,下联的停顿处“待”“贤”“纳”“财”四个字是仄平仄平。上联的“里”和下联的“贤”仄对平;“门”和“户”平对仄;“迎”和“纳”平对仄;上联尾字“福”是古入声字,归入仄声,下联尾字“财”,属平声。

在张贴春联时,要注意符合传统的规矩。春联一般是自上而下竖写,上联贴在右手边,下联贴在左手边,自右而左张贴。

与春联密切相关的横批,又叫横额,与对联的内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联 “惠通邻里,门迎春夏秋冬福 诚待世贤,户纳东南西北财”的横批是“吉星高照”,是对联的点睛之笔。横批多为四字,依照传统应是自右往左横写,这样才能与上下联的自右而左张贴相称。若是为适合现在人们的阅读习惯,横额从左至右书写,那么春联也可以上联在左,下联在右。若是将两种春联贴法“混合使用”就不妥了。

评论问答

立冬有什么习俗风俗?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在北方有吃饺子的习惯,那么,立冬一定要吃饺子吗?想要了解更多内容,就快关

二十四节气之大寒作为压轴出现,吸千年寒冰之灵气,携万古冰川之气势。大寒时节,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了,虽偶有大晴天暖阳温尔,但凛凛寒风

旧时,在万物有灵的观念支配下,一些树木,花草被赋予了某种灵性与神力。因此,植物的枯荣等现象,也就有了某种象征意义。人们以此为依据,

在我们的家居风水中,家里的风水有着很多需要我们注意的地方,而这些风水注意事项,我们可以在装修的时候,就小心的避免。那么,从风水的角

祭灶节属于中国的传统节日,民间也称小年,多数是农历的腊月廿三或廿四这天。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或许对这个名字还有相关的传统习俗略有些陌

清幽空谷兰,细雨潺潺萌。谷雨时节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个如诗如画的时节。纵然细雨缠空,也阻挡不了人们在这个时节的习俗活动的进行。在

灯在生活中的作用就是当白天过去黑夜来临时,一开灯还是可以回到白天那样的明亮,可是灯也不是一晚上都要开着的,当人们一天中所有的事情都

元宵佳节正月十五习俗与禁忌。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正月十五在中国许多地方有着很多的

祭灶节是我国的传统的一个节日,俗称之位小年,一般都是在腊月二十三或者是二十四的时候举行。那么关于祭灶节有哪些传统的食物,祭灶节的时

花炮节是侗族非常热闹的一个节日,这个节日在侗族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那么关于这个古老的节日,你具体都了解多少呢?侗族花炮节是如何由

婚礼习俗每个地方都各不相同,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少数民族壮族的婚礼有哪些特色?我们都知道他们有抛绣球的习俗,除了这个你还知

参加超度法会有害吗+参加超度法会注意事项在民间,人死后会去往天堂。如果没有人为他超度的话,那么就会一直呆在家里面等待机会变成亡灵,但是

下元节和寒衣节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刚好都在农历十月份,很快就要到了。那么两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有哪些习俗呢?一起来看看吧。下元节

化解堕胎婴灵注意事项这一点很多人都忽略掉了现在很多女性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意外怀孕的时候选择做手术来打掉自己的孩子。但是堕胎之后

在风水学中认为,新房和二手房都是将来主人要住的地方,所以该住宅的风水好坏会对主人及其家人的运势存在很大联系。因此,想要让家人的运势

买房、修房要看风水,那么乔迁新家自然也要看其中的风水。搬家不是一件小事,是有很多讲究的,更不能马虎。乔迁之喜不能太随意,也不是简单

夏至习俗与讲究夏至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个节气有着丰富的习俗和讲究。 夏至,又称“小暑”或“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我国古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从节气到习俗的变化中国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农耕文明中的节气观念,并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地域文化的融合,逐渐形成了丰富

中国2000多年前就有了养蚕的风习,自商周历秦汉以迄明清,国家均将蚕神列入祭祀大典。民间对蚕神的祭祀就更是虔诚而不敢稍有怠慢。民间以为

客厅的灯最好是用吸顶灯,并且安装时不要装得太高,会使人有头重脚轻的感觉,太低也不好。客厅里的茶几不宜过大,太大容易使人看电视时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