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与仙

2023-11-22 13:53

以下是相关于道术法教的主题内容,神与仙..需要了解更多类似于道术法教的资料点击栏目连接获取。

文章载自网络,不代表本人观点,仅当玄学研究参考

人类社会皆是由宗教开始的,要认识到宗教,首先要正视宗教的历史。

而在社会科学中,认为宗教的观点是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这个定义的概念在很多地方的宗教是适用的,但并不适用于全部的宗教。

以道教来说,虽然承认客观主体神秘的存在,但是另一方面又认为命运是可以由人掌控的,从历代道家修炼的资料来看,从来不会吹捧说烧香拜神然后就突然成仙的。包括在中国传统的民间神话来说,如一樵夫偶于山中遇仙,得之点化之类,此类传说同样没有要求必须是虔诚烧香拜神或通过迷信活动达到成仙的目的。简单来说,道教所沿用的道家思想,并不太符合上面对宗教的定义。

但如果以基督教来说,上帝的概念是完全符合这个定义的,人不可能超越神,只能回归神的怀抱,这个是与柏拉图的理念相关的,又如以印度教来说,印度教虽然是多神教,但有至高无上的梵天,梵天统摄着一切,也是共通的。再如佛教,虽然不少宗派经文近似于道教的理念,认为人可以自我修成,但是佛教更流行的思想主要类似是净土一流的,认为佛菩萨的力量大于一切,自己只要按步就班,就能被他们接去成就,所以佛教主流一样仍然是符合宗教的定义。

所以,道教的正信,并不能简单通过以对其它宗教理解方式来进行解构。

首先应该划清道教中三大思想主流,一个是传承原始道家思想,以黄老之术思想为主导的道教理念,如以修炼为主,如以自强为原则,如以五术改变现实作为证道手段等,一种是以老庄之术清静无为,绝俗弃世,逍遥于世间,还有一种偏向于神道的道教组织形式所发展出来的思想,这类则以各种烧香拜神活动为主,这类最为混乱。

很多人把这三者混在了一起,从而导致了概念上的混乱,以至于分不清迷信活动与正信的界限在哪里。

这里要明确的就是这个问题,首先要明显,道教的神,是因神设教而成,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神明形式,但所有的神明只是一个文化与地方进行改造后的投影。

标准的神明形象,是存在于人理想中的,完美无缺,道德高尚,法力无边,但折射到地方上,好比太阳透过大气层照到地面上,又经过了树枝、山石、建筑等影响了一样,有些地方暗一些,有些地方亮一些,如云多就是阴天,云少就是晴天,树荫所遮挡的地方也有明暗相杂,并不会一一俱同。

神明是客观的存在 ,但这种客观的存在取决,人自己对其的感应有多少,如果善念多感应高尚的一面就多,恶念多感应得到的就少,而恶念多到一定程度,所感通的只能是邪神,而非正神。

所以,有一说法,神由人造,这个说法并不确切,真正的情况是,人自身是什么样的,就会感应到什么样的神,而这个所感应的目标,它是虚无飘渺,但却又是空中妙有的。

在道家的思想中,万事万物皆由一气所化,即使是神也是不例外的,所有的神本来气所构成。这就如同物质界中,实质存在的物质,皆是由夸克粒子构成一样,在最原始的构造是相同的.

气与物质不相同的是,除了物质性的东西是由气来构成的外,连物质的运动,产生的事件,也是由气构成的,很多人只理解到了万物由气所构成,而没有注意到,万事也是由气所构成,这个是理解上的一大偏差。更重要的,在道家的哲学里,除了万物、万事,还有时间也是由气构成的,甚至包括其它人类还没有探索到维度,同样是气构成的,这个是一定要明确的。

简单说来,既然万物由一气所化,这个气它有什么代表性的称呼没有?当然有,这叫元始先天一气,而代表这种气神格化的形象就是元始天王。

需要注意元始天尊与元始天王的区别,元始天王是神格化于天地之间的形象,正如神话中的那样,元始天尊是在天地之外的,每逢天地初开,便会来传道。

所以道教的神明体系,在本质上,它通过气的概念能够全部联系起来,而在这个体系中,也并未强求你必须要拜神,而是通过这个体系告诉你,如何修炼,最后能超越一般人所认为的神明,成为仙这样的存在。

有很多学者认为道教的神明体系是极其混乱的,实际上这是不理解道教的神系,原本是由一个点投射到所有的环境中而产生的形象,而并非是如其它宗教那般,先有个至高神,再逐渐往下。道教历史上也曾经做过整理工作,比如建立了《真灵位业图》,有学者竟然指责说《真灵位业图》里面层次不分,概念混乱,没有明显的从属关系,在下对这些所谓的学者只能抱以遗憾。

如《真灵位业图》想表达的理念,并不是自天上到地下七个层次的高低,而是将天上至地下分成七个视角来观察,七个视角上主司的神明并无地位上的区别,同时 《真灵位业图》中并未言及元始天尊最高最大,而所谓学者们,在根本不了解道家理念的基础上,却想当然非要找个至高神出来,这无疑是缘木求鱼。同时,还有学者指责,上面有元始天尊,下面怎么还会有元始天王,太极金网帝君姓李旁边为什么还有个老聘,这是重复的地方,显然是极大的缺陷。

事实上,创作《真灵位业图》的作者是上清派宗师陶弘景,曾经把《神农本草经》逐一整理写了《神农本草经注》,并创造了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以玉石、草 木、虫、兽、果、菜、米实分类。另外客观成就还有发现了硝酸钾的火焰分析法记录了下来,这些都是要亲证,而不是仅凭臆想可成,显然是个很严谨的学者,这么明显的错误怎么会犯呢?后世学人不察,以己心乱猜凭度,未弄清的情况下去指前人之非,这种态度很不严谨。

所以,理解道教神系,一定要先明白这个道理,无论多少神,都是由同一个元处投影所化身出来,每个化身既是独立的个体,背后的源头却又是一致的,皆是由气所化,这一切是矛盾而统一的观念。

这里又需要注意的是,神与仙的的区别。

首先元始先天一气,它首先化成的是玄元始三气,这正是《道门十规》里提及的中说:玄元始三气化生,其本则一。《道教义枢》卷七引《太真科》说:大罗生玄元始三气,化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从此三气各生,玄元始三气,三气分成了三境,这三境又通常又被称为三天,凡是道家正统传承的三清弟子,皆称呼自己为三天门下,就是这个道理。

在早期道教中并没有严格区别神与仙,因为那时候道家方士注重修炼,所以对神道并无太多关注,但随着道教的出现,而神道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有必要把道家的仙与神作一个系统区分。

这种区别,因为古今概念有变,所以必须要区别清楚,上古的与现代的,先从上古的区别来说:

一、天真皇人 此类来源比较玄秘,记载比较模糊闪烁其辞,按《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称其体貌诡异奇伟,身长九尺,且黑毛披体。轩辕黄帝时,曾隐迹峨嵋山,以苍玉筑室居于绝 壁之下。室内座具皆黄金做成,侍者为仙童玉 女,有豪清仙王三人陪坐。黄帝曾前往拜见问道,得授五牙三一之文。后又于峨嵋山脚下再遇黄帝,授以《太上灵宝度人经》后遇帝喾于牧德之台,又将《太上 灵宝度人经》授与帝喾。

此说颇似元始天尊开劫度人,显化于天地之人传道之说 ,其源较为玄秘,难以考证,然道经多有提及,或确有其事,按其描述身长九尺黑毛披体,且如古猿人之象,如是远古得道之人,有此体征未必不可能。且古时道士多未同如今一样尽知人类始祖全身毛发,所以此说以科学参证,虽忽见颇觉离奇,但细思却也有可信之处。

二、先天神人 此类神主要是由玄元始三气演化而成,属于天然形成的神明,此类神明的结构与仙是一样的,它们多是由三气所化所构成的神明,典型的有如盘古、女娲等,这类并 非由人修炼而成,而是天然所成,因为他们在人出现之前就存在了,可以理解为宇宙初始而产生的一种高级的生灵。

三、上古仙人 以上古真人、上古至人、上古贤人这三中为古仙人,另外还有一种上古圣人是修生养性得当寿能得百数之人,此类是长寿之人,不能算仙。在《黄帝内经》有较细致的描述,大体是这样的:

上古真人,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上古至人,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上古圣人,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上古贤人,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从最后的境界来说,区别在于:真人是无有终时的,即永不消亡,至人虽与纯正的真人不同,不过也能归于真人范畴。贤人却是有终时的,所以虽成贤亦需成至真方可。

简而言之,从早期的角度来看,神与仙的区别在于,天然所生成的生灵称为神,而由人修炼而成的称为仙,如按天皇真人之传说,人所得修炼之法,亦是由远古得道之人传下。 ?

贤人则是修炼法术及后世丹道最常见的路线了,法则天地,象似日月都是常用的手段,这类修炼能合于道,所以也可以益寿,但与真人不同的是,贤人是有终时的。

真人之法无迹可寻,至人之法世俗难行,贤人之法可摸可寻,而成就贤人之法,合同于道之后,再入至真亦是水到渠成之事,所以世间修炼之道,常以贤人之法为多,

至于后世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五仙之层次之分,是另一种修炼视角上的区分,而此类区别多是为迎合世人需要,若传教遇非聪慧之士,可依五仙之言,如是修炼者,当不必关心此五仙说,当以古义为绳。

如《钟吕传道集》中,虽言称为天仙之法,但其修炼内容却是大谈贤人之法,亦不合于至真无有终时之说,便是如此。更需注意,于后世而言,贤人之义已然转变,其非如早期修炼之种定义之贤人,而是指品行优良、聪慧之人,如此并不同于古义,需要分清,不可见丹法言及非是贤人不传,便混乱了这个概念。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