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风俗由来和寓意

2024-12-26 13:51

以下是相关于最近更新的主题内容,春节的风俗由来和寓意..需要了解更多类似于最近更新的资料点击栏目连接获取。

春天来临,万象更新,人们选择在春节的这一天载歌载舞,用欢声笑语迎接新的一年,在这全家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都会归来与家人吃上年夜饭,和亲人朋友们一同庆祝春节,一同踏入这崭新的一年。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春节的风俗由来和寓意有哪些,以供大家参考!

春节的来历

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旧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可以认为是“年”的雏形。但“年”的名称出现却较晚,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年的时间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前87年)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司马迁建议创立了太初历,把春节定在孟春正月。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的年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所以一直是以固定的日子流传至今。

春节风俗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禹时代就有新春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霉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因为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新春,不管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年画

新春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春节的寓意

春节是中国不可或缺的传统文化,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社会伦理观念;所以,我们一定要大力弘扬春节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等等的主题,努力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寓意着中华民族的日益壮大。

春节的禁忌

一、三十晚别乱串门

除夕之夜串门,是一种禁忌,因为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谁也不想被外人打扰,不管是来说话、串门、讨债,都会破坏一家人的喜气,因此除夕,除了“家鞑子”,谁也不能来。

二、正月不能剃头

正月里不准剃发,这是许多地区的忌讳,民间常说“正月剃头死舅舅”,觉得这是对舅舅的一种侮辱!当然了,这种事情肯定是不可能发生的,但不管怎么说,为了表示对舅舅的尊敬,谁也不会在正月里剃光头,毕竟这是一种血缘关系。

三、不能打骂孩子

过年不能打,不能骂,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规矩,因为现在是春节,是个热闹的节日,小孩子调皮捣蛋是他们的天性,所以必须要忍着。传统上,如果一个小孩在第一天被人训斥,那么会被责备一年。在元旦那天,要说一些好听的话,也不能说脏话,在一些地方,如果孩子说错了什么,大人就会立刻说:“孩子的话,没有任何的忌讳。”

四、忌吃鱼头、鱼尾

每年都要吃一条鱼,这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吉祥的象征。但是到了别人喜欢的时候,就不能吃了,这在以前叫做“看菜”!如果是真的要吃,那就只吃鱼身了,剩下鱼头和鱼尾,这是一条完整的鱼。也就是说,明年的生活,不仅仅是衣食无忧,还要富裕。

五、忌向他人讨债

过年的时候,不能讨债,这让他们很是郁闷,但是现在过年的时候,他们要的钱实在是太多了,有的甚至要等到过年了!在传统观念里,无论是被人要钱,或是要钱的人,今年都会很倒霉,所以要找人要钱是禁忌。

六、不能让人家从你口袋掏东西

春节期间,请勿让别人从自己的腰包里拿东西,否则一年的银子就会被别人拿走。

七、倒福不能贴在大门上

若“福”字多于一个,则要从里往外,依次是“门福”、大厅“福”、“倒福”。顺序不能颠倒。“福”字是对的,但要小心,不能贴在门上。

八、出嫁女儿初一忌“回门”

大年初一,出嫁的女儿回到娘家,就会被家里的人给吃穷,所以大年初三就回娘家了,这就意味着,出嫁的女儿成了人家的儿媳妇,过年的时候肯定会有不少人来给自己请安,所以大年三十是不能回娘家的。

九、忌吃稀饭及药品

以前只有穷人吃稀饭,所以大年三十的早晨必须要吃干粮,因为这代表着一年比一年都很富裕,新年的第一天被称为“万神盛会”,代表着所有的神灵都要来拜年,为了表达对他们的尊重,必须要素食。

十、忌打扫

不要把垃圾扫出家门:年前要去拜见灶神,年三十晚上要把灶神打发走,这就是扫地,除旧迎新,到了春节,就不会再打扫了。初一到初五,禁止倾倒垃圾,也不准将垃圾从门口或向外倾倒,以免破坏家里的财运。

评论问答

有许许多多的食物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是被祖辈传承下来的,在一些特殊的节日之中,吃这种食物就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那么在上元节到

正月初五是财神日,俗称破五。民间传说正月初五为五路财神日,所以就有了“接财神爷回家”的说法。中国民间历来重视春节,每逢新春佳节前夕

貔貅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瑞兽,是一种四脚的神兽。据说只进不出,因此又叫貔貅入水能保平安,出入无忧。在风水方面上有:镇宅、招财

春联是每家每户到了过年这一天都会贴起来的富含寓意的东西,虽然很多人还不知道为什么春节一定要贴春联,但它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除夕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节日,大家的印象里对除夕的了解大部分来自于长辈说的“守岁”以及压岁钱,其实除夕的过法并不是一直都像现在这样

牡丹花是我们大家都公认的国花,自古以来关于牡丹花的记载就有很多,风水上牡丹也是非常好的,我们都知道牡丹花是富贵之花,那么牡丹花的寓

探秘农耕节气中的节日风俗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农业生产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为了纪念和庆祝这一重要活动,古人便创造了各种丰富多

葫芦是一种植物,有很高的食用以及药用价值,风干之后很多人都会购买它来当装饰品。在家居中,很多人会选择开光葫芦的。它可以为家居带来财

元旦节是每年新历上的第一个节日,元旦节的到来也意味着新历上的一年已经过去了,那么元旦究竟代表着什么呢,是代表着新年的到来吗,今天就

春节也算是黄金周,这个时候全国上下都洋溢在新年的气氛当中,都是庆祝节日。那么关于春节出游有哪些需要注意,春节的时候,有哪些物品是出

当冬日逐渐走远,春天来临,天气也慢慢回暖了。而来到春分时节,此时人间已是一片是阳光明媚、欣欣向荣的景象,给人感受到一种来自春天的活

中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包括了多个省会和民族,每个地方过年的习俗都是不同的,那么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些地区都有哪些过年的风俗习惯?除夕

在中国,出嫁的女儿过年回娘家是有许多禁忌的,特别是农村地区有着许多的风俗,那么出嫁女儿过年回娘家不能做什么,女儿春节回娘家的禁忌有

中国的婚嫁习俗是很多的,按照习俗结婚三天新娘便与新郎一起回娘家,这个习俗叫作三回门。新娘的父母以及长辈对这个习俗尤为重视。结婚头一

在风水学中,我们生活中很多的事情都与风水有关系,从住的、家里的装饰摆放、身上戴的等等,在风水上都是很有讲究的。那么家里来黑狗的寓意

中国传统的节日有大有小,每年的九月初九重阳节是很多老人都喜欢的节日。那么有很多小伙伴触及到知识盲区了,九月初九这样的好日子该说快乐

二月二是龙头节,又称青龙节,也是正值春天来临之际,所以古代人们将它的出现作为春天的标志。那么大家知道龙头节的由来和习俗吗?关于二月

很多人都知道,在山东非常出名的一种食物就是煎饼,而且最好是要卷上大葱的,毕竟山东的大葱是非常有名的。而在山东,农历二月初二这天,也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这主要是因为在民间,人们认为在农历二月初二是龙苏醒为民间行云布雨的时间,所以在这时降雨,那

很多人对于龙抬头这个节日最开始的了解,大概都是从那句“二月二,龙抬头”的俗语开始的吧。民间关于龙抬头有非常丰富的俗语谚语,这些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