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过下元节 下元节的习俗
以下是相关于最近更新的主题内容,为什么不过下元节 下元节的习俗..需要了解更多类似于最近更新的资料点击栏目连接获取。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在道教被并称为三元。上元节是元宵,我们都知道元宵是很热闹的,许多地方还会举行灯会什么的,十分的热闹壮观。中元节是鬼节,在这一天人们都会祭奠自己的先祖,还有着一些禁忌。在民间,不管是上元节还是中元节都有着独属于自己的一套民俗,那么为什么民间却独独不见下元节呢?鲜少有地方会过下元节,为什么呢?
农历十月十五,
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
亦称“下元日”、“下元”。
下元节是地地道道的道教节日。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管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下元节,就是水官诞辰,为民解厄之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
被遗忘的传统节日
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于是,在水官诞辰那一天,对其祭祀,便可以消灾解厄。
《中华风俗志》中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
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
宋吴自牧《梦粱录》:
“(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
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
又河北《宣化县新志》:
“俗传水官解厄之辰,人亦有持斋者。”
此外,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
与我们比较熟悉的上元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中元节(七月十五民间所谓的“鬼节”)相比,而下元节被人们遗忘的比较久了,相关的民间风俗基本已经消失。
这种被遗忘,不是没有原因的。
道教文化的衰落
元宵节的兴盛,有着传统文化美好精神的支撑,背后除却道教文化、更有儒家文化的支撑。
中元节虽然没有元宵那么热闹,但是在佛教、道教、儒家几种文化的联合加持下,这个以“孝”为精神基础的“鬼节”并没有被人遗忘。
与之相反,只有道教文化支撑的下元节,慢慢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对下元节的特别重视,始于崇奉道教的北宋。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二:
“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庚辰,诏自今下元节宜如上元,
并赐休假三日,着于令。”
《宋史》卷一一三:
“太平兴国二年七月中元节,
御东角楼观灯,赐从官宴饮。
五年十月下元节,
依中元例,张灯三夜。”
鲁迅先生说“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
作为一个曾经统摄中国汉族大部分民间信仰及风俗的宗教,事实上,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便没有很好的发展。
道教文化的衰退有着非常复杂的原因,除却科学与理性思想的冲击,佛教、儒家、乃至基督教等其他文化形态对其也产生了巨大的消解作用。
而道教团体自身理论更迭也产生了诸多问题,无法适应社会需求,那么自然而然,就成为一种“弱势文化”。
水官解厄的精神基础 而“下元节”难以获得复兴的另一大原因便是这个节日的精神基础。和中秋、清明、重阳这些富有人类情感需求的节日相比,又或者与元宵、中元这些暗含道德与人伦需求的节日相比,下元节的基础需求——消灾解厄似乎薄弱了一些。
消灾解厄的基础之一是道教三官信仰。三官大帝的信仰渊源于中国古代先民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在原始社会,天、地、水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要条件,没有它们,人类无法生存生活,因此人们常怀敬畏之心,虔诚地顶礼膜拜。
消灾解厄的另一基础是万物相关联的“命运观”。通过道教科仪(仪式),将原本属于命运中将要或已经发生的“灾难”“厄运”,通过“神通”化解。背后也蕴含了人所受的“灾难”“厄运”都是有先天的原因,含有因果关系,并由水官大帝负责“审判”。
文化内涵的变迁
“由于深秋气候特点,引起了人们心理变化,需要与祖先沟通情感以求慰藉。同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为了感恩祖先,人们选在在下元节祭祀先辈。所以,下元节慢慢变为一个表达民俗情感的节日。”
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这样解释。
有不少下元节复兴的支持者会说:
“下元节有一个很宝贵的东西,基于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对生命历程中持久的困境与苦厄的消除、化解。这种生命的体验,并不能只用‘愚昧无知宗教盲从’来概括甚至打压。”
当然,我们可以看到,在面对各种灾难的时候,人们会用不同的方式“祈福”,无论是点蜡烛,还是折千纸鹤。但是,在笔者看来,祈福与解厄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祈福是美好愿望的表达,而解厄,或者说通过“烧钱贿赂水官”的方式帮助摆脱困境,则是一种较为消极的迷信手段。当然,节日可以发展变化其内涵,可是当这个文化内涵形成质变的时候,恐怕就不再是传统,而是“新造”了。
换句话说,不祭拜水官,不以解厄为根本目的,而是“祈福”,开展探问病人、慰问困厄者等充满人性关怀的活动,那么,我们可以选择其他的日子,完全新造一个节日。当节日的文化精神非常稀薄的时候,一旦传统中断,就再无复兴的可能。
被人们遗忘的下元节原来还有这么多的习俗,看完这些,你是不是真正的了解到了下元节呢?
相关主题
寒食节的习俗是什么 寒食节的风俗是什么
寒食节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寒食节在我们历史的文化中经过我们中华民族的五十六个民族的沉淀形成了很多文化个习俗,那么寒食节有
下元节是什么节日 下元节有哪些习俗
说到下元节,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是说到中元节可能就知道了,我国有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三个节日。下元节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节日,也
重阳节是几月几号 重阳节习俗
在每一个节日来到我们生活之中的时候,都应该进行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因为在这种情况之下,才能够满足我们的一种心理需求,那么当重阳节到来
花朝节特色,花朝节习俗大盘点
花朝节又被称为百花生日和花神节,这是汉族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是为了纪念百花仙子,时间是在每年的二月初二、二月二十二或者二月二十五日,
上巳节女儿节简介 女儿节有哪些习俗?
上巳日是在夏历的三月初三,因为古时候称夏历的三月第一天,被指为上巳,所以也叫上巳节或者女儿节。那么上巳节具体是做什么的,女儿节具体
寒衣节的日子是几月几日 寒衣节的传说和习俗
由于南北方气候的差异,也形成了不一样的节日习俗,比如寒衣节在北方地区就比较盛行,因为那时天气已经明显变冷了,而南方一带还在秋高气爽
元宵咋吃才健康 习俗起源是什么
元宵是一种传统美食,类似于汤圆,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到来的时候,人们都有着吃元宵的习俗。但是需要注意,元宵糖分高、油脂高、不易消化,
潮汕立冬有什么习俗 进补食蔗炣香饭
立冬的到来代表着冬天的开始,在我国许多地方,从立冬开始后都要着力进补,例如潮汕地区的人们,每年立冬这一天都会遵循古例,进补、食用甘
霜降节气的习俗 霜降是啥时候
每一个节气之中都有着一定的风俗和习俗存在,那么对于双江这一个节气,从哪一些方面去进行了解才是最适合的呢?除此之外,在霜降节气到来的
世界各国庆祝母亲节的习俗
母亲节最早起源于古希腊,而中国的母亲节最早是在港澳台地区流行起来后才进入大陆的。在母亲节这天,中国的母亲们会举行厨艺比赛,时装秀等
迎春习俗 打春牛是什么意思
春天是新的一年你的开始,不管现在还是过去,人们对春天都有一种美好的向往,经过历史的发展,就有了各种习俗,打春牛就是其中之一。那么,
66岁女儿割肉的规矩及习俗含义
66岁女儿割肉就是说,在老人66岁生日的时候,女儿要切下来一刀肉,且肉的重量最好在6斤到8斤左右,目的就是为了为父母祈福,寓意着父母未来
填仓节又叫天穿节,填仓节的习俗是什么?
现在大家最不缺的就是粮食,很少见到有人会吃不饱肚子。因为不缺粮食,粮食又便宜,所以很多人开始养成了浪费粮食的坏习惯。在古代,粮食对
数九寒天的数是什么意思 习俗有哪些
人们对于数九可能并不会觉得的熟悉,但数九第一天是从冬至开始的,并且在三九天的时候,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那么数九寒天的数是什么意思
元宵节传统民间习俗 传统民俗是什么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而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元宵节也形成了许多的文化,那么元宵鸡儿传统民间习俗是什么呢?元宵节的传民俗是什么呢
贴秋膘的习俗 立秋吃饺子
立秋到,人们胃口大开,自然就想吃点好的,补充营养,吃一些美味佳肴来让自己一饱口福,各地的食俗也是各种各样的。那么,本期的老黄历就带
大年三十是哪一天 习俗是什么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岁末是忙碌也是充实的,大家都期盼着丰衣足食过一个好年,为来年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你
立冬当天搬家好不好 入住新居有什么习俗
家是我们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是最私密的地方,而如果房子不舒适,或是环境不够好,是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品质的,并且中国人做事讲究吉
中秋节的风俗传统有哪些 有关习俗
我国过节时都喜欢人多热闹,尤其是秋天多了几分寂寥,所以更需要人气来冲淡萧瑟的情怀。在农历的八月中旬,大家都会迎来团圆的节日,很多人
上元节的习俗
上元节的习俗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